当前位置:宇宙奥秘探索网 > 历史发现 > 手机访问:m.xcant.net

姬旦的历史影响:制礼作乐创一代典章的周公

来源:未解之谜网时间:2020-05-20 17:48:23编辑:最记录: 手机版

姬旦的历史影响:制礼作乐创一代典章的周公

【传略】周公(约前11世纪),姓姬名旦,又称叔旦,是周文王的第四子,周武王的弟弟。因他分封的采邑在周(在今陕西岐山东北),所以被称为周公。生卒年不详,约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,历仕文王、武王、成王三代,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宰辅,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。周武王灭殷,周公是重要的谋臣之一,武王的左右手。西周建立,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为鲁公,周公仍留京师辅政,另食采邑在周。武王临终,托孤于周公。周公辅佐成王,前后摄政七年。当成王长大,能够主持政务了,周公还政于王,自己回到臣位北面事君。周公是一位严于律己,没有权力欲的政治家。周公临终遗嘱说:“我死后,你们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,以表明我不离开成王,不离开周国。”平淡的话语,感人肺腑。周公拳拳的爱国之心,跃然纸上。

【影响】周公一生为了周王朝的事业,呕心沥血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周公最主要的政绩是辅佐成王,巩固周室。他平定叛乱,营建洛邑,分封诸侯,兴建制度,制礼作乐,安抚天下,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。

周公东征。周武王灭殷,虽然高奏凯歌回到关中,但东方殷商“顽民”及其盟族方国的残余势力并未彻底屈服,反抗周族的统治事件不断发生。武王忧心忡忡,夜不成寐,操劳国事过度,灭殷后两年死去,成王继位。成王这时还是一个小孩,于是周公以首辅宰臣之尊代行国政。这时,周人内部也不太稳定。因此,周公治国,十分小心,连洗澡、吃饭都不安心,他“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”(《韩诗外传》卷三),唯恐有人造反。尽管周公小心谨慎,周贵族中仍然有人怀疑他有野心。尤其是周公的哥哥管叔鲜极为不满,他散布流言说,周公将不利于成王,诬陷周公要篡位。周公排行第四,管叔鲜排行第三,管叔自认为是兄长,应当取代周公的位置为宰辅。武庚看出周王室贵族内部的矛盾,认为有机可乘,他拉拢管叔、蔡叔,又联合了嬴姓的徐、奄、盈、熊、薄姑等东方氏族邦国发动叛乱。一时间,整个东方地区沸腾起来。在这紧要关头,周公坦诚地说服成王和大臣召公等团结一致,整顿军队,率师东征。出发前,周公发布文告,以成王口气号召臣民团结起来,用武力去平定叛乱。这篇讨叛文告,就是《尚书》中的《大诰》。周公亲自领兵东征。他集中兵力对准叛乱中心,向以武庚为首的殷人发动进攻。武庚叛军乃亡国之余,遇到周师,一触即溃。叛乱被镇压下去后,周公诛管叔,杀武庚,将蔡叔流放。接着乘胜平定淮夷各邦国的叛乱,东方嬴氏诸族和盈、奄、徐、熊、薄姑等被一一平定。周公东征用了3年时间,周人势力达到了海滨,扬威四方,国力大大增强。

营建洛邑。周公东征,发现武王营建的洛邑地位极为重要,认为洛阳在华夏中央,便于控制东方各族以巩固周王国的统治,于是把洛邑建为陪都,派驻了8个师共2万人的兵力防守。洛邑成为东方控扼全国的军事重镇。叛乱的殷“顽民”,被迁移集中在洛阳殷民街进行集中管理。参与叛乱的其他各族,周公将他们迁出本族故地,削弱他们的反抗力量。例如东方嬴姓民族就迁移到西垂秦谷,在今甘肃张家川县境,当时是极西的边地。秦人后来就从这里兴起。

分封诸侯。周公东征,使西周疆域空前扩大,西到陇山,东临大海,南到淮水,北到辽河,成了当时东亚的堂堂大国。周人原是西部小国,一下子扩展了几十倍的疆土,用什么办法来统治新征服区呢?武王克殷,封藩建卫就是周公之谋。周公东征,实际是第二次征服殷民及其同盟。周公在新征服区全国范围内扩大分封诸侯,建立屏藩。王室子弟、亲戚、功臣以及古代先王贤人后裔,都被封藩。周封诸侯有五等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武王、成王、康王所封诸侯大小数百,而较大的诸侯国同姓五十五国,其中兄弟之国十五,姬姓之国四十,鲁、卫最为大国,其地也只有四百里。众建诸侯,国小力弱,便于控制。受封诸侯,要对周天子承担守土之责,王室有事出兵勤王,年年进贡,缴纳方物,朝聘述职,随王祭祖等义务。西周诸侯,确实起到捍卫王室的作用。

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是京都镐京和东都洛邑,称为王畿。全国土地分给诸侯。诸侯国内,把大部分土地再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。卿大夫再分配给士,士直接统治广大劳动人民。从周天子到士,层层分封,形成一种“天子――诸侯――卿大夫――士”的宝塔式统治结构。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,最高统治者,站在塔尖上,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是层层塔基。《诗经・小雅・北山》说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,就是对西周宝塔式统治结构的形象描绘。这种统治方式,在当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先进制度,对于安定社会,发展生产,起了积极的作用。成王、康王两代,西周稳定发展,成为盛世,史称“成康之治”,它是周公建立的基础。

推行宗法。宗法制度,就是嫡长子世袭继承制,这与分封诸侯制度密切相连。这一制度是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,以“立嫡不立贤,立长不立幼”为基本原则,按血统亲疏分配权力。宗法规定周王为天下之大宗,嫡长子是王位的继承人;庶子为小宗,分封为诸侯,仍由嫡长子继承。诸侯分封,下有卿大夫,卿大夫之下为士。卿大夫与士,也有本支的大宗,嫡长子继承;庶子为小宗,实行再分封。周王自称是天帝的长子,受天之命君临人间,所以周王称“天子”。这样的宗法分封系统,上至周天子,下至士的一切权力始终握在大宗嫡长子手中。由于嫡长子只有一个,这样继承有了唯一合法性,避免余子争夺。宗法制度把政权、族权、神权三者统一起来,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礼治国家。

制礼作乐。周公对西周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作出最重大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。制礼,实质是规定一种等级制度,用礼的形式表现出来。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,这种人伦关系与衣食住行,都有礼仪规定。周公制礼的目的,是把上从天子下至庶人的各种宗法封建制度合法化,礼仪化,便于社会所有的人形成风气,遵守嫡长子的世袭继承制,也是平衡权力分配的制度。作乐,是把乐舞与礼仪相配。祭祀、出征、会盟、饮宴、婚丧等等,都规定了相应的礼仪和乐舞。如祭祀,天子祭天地,祭五祀;诸侯祭境内山川,不能祭天地,祭五祀;大夫祭五祀;士祭先人。又如葬礼,天子七日而殡,三月而葬;诸侯五日而殡,五月而葬;大夫、士、庶人三日而殡,三月而葬。死亡的用语也不同。天子死曰崩,卿大夫死曰薨,士、庶人死曰死。周公用繁琐的礼仪来熏陶各个等级的人群,各安其分,各求其业,各尽其职,各献其能,各得其所,循规蹈矩,永远不犯上作乱。周公制礼作乐,不可能永远保持西周的统治,繁琐礼仪也把人拘束得手足无措,但这一套制度成为当时各族人民遵守的生活准则,对于形成统一的大中华民族,起了不可估量的聚凝和同化作用,同时也树立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丰碑,是值得肯定的。

周公推行了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系统,称为《周礼》,也叫《周官》。《周礼》规定,西周国家机器有周六官系统和三军建制,加以礼制约束,西周政权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。周公的开创,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

周公是一个言行一致,慎守礼仪的政治家。他摄政七年,待成王长大,毅然还政于成王,自己回到臣位,北面事君,恭谨有加,不贪权位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。周公谨守诺言,这一精神品格,真可与日月争光,照耀千古。

本文标题:姬旦的历史影响:制礼作乐创一代典章的周公 - 历史发现
本文地址:/a/19642.html

  • 本月排行

    历史发现推荐

  • 帝王温柔乡!中国历史上十大最美艳后
  • 世界十大最隐秘的巨大宝藏被曝光
  • 墨西哥神秘头骨 疑外星人和人类混
  • 自慰是种罪!19世纪欧洲竟发明了这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