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宇宙奥秘探索网 > 历史发现 > 手机访问:m.xcant.net

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饿死的故事

来源:未解之谜网时间:2020-05-20 09:18:22编辑:最记录: 手机版

伯夷、叔齐是备受古代先贤盛赞、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。他们的高风亮节被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典籍高度赞扬。太史公司马迁把他们放在列传之首,加以褒扬。那么,他们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呢?是否是耻食周粟,采薇饿死的呢?

《史记》记述:伯夷、叔齐是殷末周初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。孤竹国王生前指定小儿子叔齐继位。他死后,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。伯夷认为君命不可违,要尊重父亲的决定,因此拒绝就位,并出逃外国。叔齐则认为伯夷贤德,治理国家最合适,也符合长幼尊卑秩序,因此也出逃国外。把王位让给孤竹国君的二儿子。

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饿死的故事

伯夷、叔齐互相谦让,先后出走,后来相遇。他们听说西伯侯治理的西歧国富民丰,西伯侯礼贤下士,尊长爱幼,人民懂礼仪廉耻,就商定投奔西歧。姬昌已死,武王不发丧,开始伐纣。大军供奉着姬昌(周文王)的神位,寓意此次主帅仍是文王,向孟津进发。伯夷、叔齐拽住马缰绳劝说道:“父亲去世却不安葬,这是孝顺吗?当臣子的去讨伐自己的君王,这是仁义吗?商纣固然残暴,但你以暴力治服暴力也是不对的!”武王大军没理睬这个迂腐的人,继续进军。

周武王率军,杀进殷都朝歌,推翻商朝,建立周朝。伯夷、叔齐听说现在是周朝的天下,他们都变成了周的子民,兄弟俩无法接受这种历史的必然更替。他们认为做弑君夺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耻的,对商纣王是不忠不义的,因此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菜为生,坚决不食周粟。伯夷、叔齐饿得面黄饥瘦,奄奄一息,他们就做《采薇歌》以明心志:“登上西山去采薇,以暴易暴不知悔,神农虞夏时代远,命运多舛勿怨谁。”伯夷、叔齐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。

后世人却对这个故事产生了疑问:他们的身份确实是孤竹国王子吗?《庄子·让王》仅说:“昔周之兴,有士二人,处于孤竹。”解释他们的身份是孤竹国的贤士。《吕氏春秋·诚廉》中也说他们是“士”,而没有肯定他们就孤竹王子。

再有,伯夷、叔齐是否真的饿死?《孟子》说他们避居北海之滨,没提到有饿死的结局。《论语、季氏》说:“齐景公有马千驷,死之日,民无德而称焉。伯夷、叔齐饿于首阳之下,民到于今称之。”虽然齐景公非常富有,但伯夷、叔齐虽然饱受饥寒,一无所有,但他们拥有高尚气节,所以受到人们的赞颂而流芳百世。这显然是一种对比,富有与贫穷,无德与高尚的鲜明对比。《论语》也没有肯定二人是饿死的。

但《庄子》、《韩非子·奸劫弑君》、《史记》都坚决肯定二人饿死之说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

有些学者认为,把伯夷、叔齐上升到“饿死不食周粟”的高度,使他们成为忠孝道德观的典范,更有利于教育臣民,恪守君臣父子之道,严格遵守社会统治秩序,保证统治者牢牢把握政权。春秋战国期间,各国王侯为争王位,争霸权而发生的子弑父、臣弑君的流血事件,层出不穷;如果都像伯夷、叔齐那样谦虚让位,与世无争,逃离尘世,社会也就平安无事了。

因此,伯夷、叔齐的结局很可能是诸子百家为说教诸侯,减少纷争,而加以发挥利用的素材。但《史记》作者司马迁一向著书严谨,尊重史实,绝不会粉饰伯夷、叔齐的行为。到底伯夷、叔齐是否是饿死的,仍旧是个谜。

本文标题: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饿死的故事 - 历史发现
本文地址:/a/19396.html

  • 本月排行

    历史发现推荐

  • 帝王温柔乡!中国历史上十大最美艳后
  • 世界十大最隐秘的巨大宝藏被曝光
  • 墨西哥神秘头骨 疑外星人和人类混
  • 自慰是种罪!19世纪欧洲竟发明了这些